本文转自:人民网-北京频道利赢汇
“终于有人管这些事了!”“以后东西坏了也不怕了。”8月2日上午,在海淀区北下关街道皂君东里社区的小广场上,由北下关街道党工委牵头、海淀区保障性住房发展有限公司旗下海安生活公司支持的“海悦·北下关红色维修队”正式成立,老旧小区居民长期反映的“维修难”问题有了新解法。
“管道漏水找不到人修,灯泡坏了得自己扛梯子,‘维修难’是皂君东里居民的‘日常愁’。”北下关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张海洋在启动仪式上的话,戳中了现场不少居民的心声。这个有2006户、近5000人的社区里,60岁以上老人占比近五分之一,作为无标准化物业的老旧小区,产权分散、维修力量缺失让生活琐事变成“烦心事”。
破解难题的钥匙,藏在“党建+国企”的合作模式里。由北下关街道党工委牵头,联合海淀区保障性住房发展有限公司组建的这支“红色维修队”,不仅是国企服务从保障房向更广社区的延伸利赢汇,更带着“兜底”的温度——对孤寡老人免收人工费,让特殊群体先享实惠。“国企的责任,就是要在居民最需要的地方搭把手。”海淀区保障性住房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恋表示。
“师傅,您看这热水器漏得厉害,洗澡都不敢用了,可算把你们盼来了!”“海悦·北下关红色维修队”刚刚宣布成立,已过古稀之年的董阿姨就攥住穿红色工装的维修师傅胳膊——她成了这支队伍的第一位服务对象。
董阿姨和老伴儿居住在皂君东里36号院,这里是上世纪80年代建设的6层红砖板楼。“小区没有物业,以前都是路边找‘游击队’,开口就要几百块,还说不清哪坏了。”董阿姨指着易拉宝上的价目表笑着说,“现在师傅修得明白,收费在社区宣传栏、微信小程序上都能查,这才叫放心!”
“响应快、修复快、反馈快,收费透明”的“三快一明”承诺,在董阿姨家有了具象化的答案。上午10点15分接到求助,10点25分,带着工具箱的维修师傅已站在门口;穿上蓝色鞋套进门后,很快查出热水器是由于钢管老化漏水——从求助到找到根结,全程35分钟。初次上门完成后,师傅当场与老人沟通了需要采买的部件,并约定了下次更换时间。临走时还嘱咐老人:“明天公司会打电话回访,有问题随时找我们。”
这支穿红色工装的队伍里,5名师傅都持有水电维修等专业证书,社区旁的耗材库备着常用零件,24小时热线和线上报修渠道随时待命,承诺“15分钟响应、30分钟上门,紧急情况10分钟内到”。“看到红工装,就想起‘靠谱’二字。”海安生活公司负责人范昱的期待,将慢慢实现。
据了解,这支队伍由街道统筹、国企实施、社区协同的模式,让服务能持续“保鲜”。按照计划,皂君东里的试点经验成熟后,“红色维修”的服务网将向更多老旧小区铺开,让“维修不难”成为更多人的日常。
接下来利赢汇,北下关街道还将建立“红色维修队+社区党支部+居民监督小组”三方联动模式,每月召开“民情恳谈会”,确保服务常态化、精细化。
冠达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